top of page

深入《法華經》妙義 --《法華經》講座報導

7月26日,常悟法師於Newcastle圖書館主講《法華經》講座,以「修法華,悟妙法」為題,引導大眾從「信、解、行」三方面深入體悟《法華經》的甚深義理,並學習如何落實於日常生活中。因西雅圖道場整修期間,場地臨時調整,法師特別感謝眾多義工的發心協助,讓講座得以順利舉行。

首先,法師以〈方便品〉中佛所說的「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,諸佛如來言無虛妄。」來揭示學佛修行的途徑,就是信、解、行(實踐佛所說的),何況是經中之王的《法華經》,更是應該如此,初以信仰導入,次以知見明確,後以如法持續的修行為著力處。此三者既是次第的,也是連環的,互為增上。

講座中,法師依天台智者大師的教法,說明《法華經》的「迹門」與「本門」結構:前十四品為迹門,重在「開權顯實」,對根機未熟者作方便說。後十四品為本門,要點是「開近顯遠」對根機熟者作如實說。迹門正宗分的中心-〈方便品〉,流通分的中心-〈安樂行品〉,以及本門正宗分的〈如來壽量品〉,流通分的〈普門品〉,便是此次講座的核心要目。法師並以聖嚴師父修持法華經的經驗來和大家分享。首先是以受到歷代佛教徒普遍喜愛的〈普門品〉,讓人生起宗教信仰,接著深入本迹兩門的義理核心–〈方便品〉與〈如來壽量品〉,在進入以法華三昧的有相行和安樂行品的無相行修行,如此即為一完整的《法華經》修持法門。5月時法師已經講過〈普門品〉,所以此次講座即從〈方便品〉開始,分為五個要點,層層深入。

「諸佛智慧甚深無量」,如何得知呢? 佛陀就以「諸法實相」來揭示。在「十如是」的說明時,法師提醒大眾觀察諸法實相,破除對「我」的執著。法師問大家:「知道自己的執著在哪裡嗎?」當我們觀察日常中種種情緒起伏,如歡喜、低落、感覺受傷時,往往可見執著作祟。循著心念的軌跡,進一步看到自己心的運作模式,才能看清楚煩惱來自內心,也看到自我中心的執取。當看到痛苦煩惱的始作俑者是自己時,才能下定決心,堅定持續的去對治貪瞋癡,才能出離煩惱,甚至有一天可淺嚐「煩惱即菩提」。

法師並進一步闡明大乘佛法的核心精神--發菩提心、行菩薩道。當心念轉向利益眾生,便能自然的不再受自我中心的擺佈,於利他中自然放下執著,淡化自我,而能生起慈悲心與智慧心,步步邁向解脫。

本場講座內容充實、條理分明,引發大眾深思與共鳴。有參與者表示收穫良多,不僅加深了對經義的理解,更激發了修行的願心與動力,原定三場《法華經》講座,將增加兩場,共五場。

後續8月30日、9月6日、9月27日、11月8日,將於Bellevue臨時共修場地舉行,歡迎大眾踴躍參與,共修共學,同願同行,圓成佛道。

文/圖: 法鼓山西雅圖分會

July 29, 2025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