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快樂學佛人課後感想

快樂學佛人第二天是收穫頗豐的一天。今天的主題是認識法鼓山。先是介紹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的生平事跡。

師父說:開山是開人人心中的寶山,只要一天有人出生,就有山需要開。這意味著人人心中都藏著無盡的智慧,但是因為欲望和習性把寶藏掩埋了。我們開啟智慧的過程,就是開發心中寳山的過程。我們本身就有圓滿的潛力,不需外求而是要向內尋求自性智慧的寶藏。

師父的一生為弘揚漢傳佛教做出了很大的貢獻。他開創了法鼓山,確立以心靈環保爲核心,致力於“提升人的品質,建設人間净土”。師父在遺言中說道:無事忙中老,空裡有哭笑,本來沒有我,生死皆可拋。師父無我的智慧和奉獻讓我很感動也很懺愧。我們的世界常常都是自己,很少時候會不計較回報利益他人。師父的事跡讓我思考: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?

隨後法師教導我們如何做一個佛教徒,爲大家介紹了五戒十善。令我深刻反思的是不妄語。法師告訴大家,善意謊言的本質也是為了自己的私欲。對此我的理解是:當我們無法面對現實,才選擇用善意的謊言去逃避。另一個讓我感觸很深的是法師說:人們常有僥幸心理,覺得別人看不到自己的行為,從而放任自己的貪嗔癡,其實果報都要自己承擔。的確,我們一直利用僥倖心理隱藏自己的陰暗。我們的不開心,攀比,嫉妒,不敢做真實的自己,都是貪嗔癡和僥倖心理的果報。我們應該從內心努力減少甚至杜絕貪嗔癡, 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自在。

最後我們學習了心靈處方簽“四要”。妄想常讓人欲望膨脹把想要當成需要。以往我們想要一個東西就要爭取做到,少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們:你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?上進沒錯想變好也沒錯,但是我們需要分清,我追求的東西是我需要的還是想要的,是我該要的還是不該要的?把四要應用在生活中,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煩惱,安定身心。不是不要上進、不要努力、不要爭取,而是讓我們用智慧去看清自己的心,盡力去關心別人,培育自己的慈悲心,讓他人快樂,自己也快樂。 (文:姜尚卿/攝影:西雅圖分會)

October 28, 2022

bottom of page